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
夜探雨管清淤
在北京二環路周邊的地界兒,入夜後身穿一身防護服、頭馬桶不通戴呼吸器,這是干什麼通馬桶活兒?給排水管線清淤。特別是在管道直徑不足1米的狹小空間裡,二三十釐米長的鐵鎬所到之處,污泥飛濺。這一幕就發生在昨日零時,德勝門外大街。北京排水集團一分養護一班工人陳曉東半蹲在直徑900毫米的雨水管道裡,舉鎬刨著管道內已經干涸的淤堵物。直到6月1日汛期來臨,陳曉東每天夜裡,都會按時下到雨水井裡進行清掏,一天5個小時下來,能推進個兩三米就不錯了。因為每抽水肥推進一米,他都會從井下送上來五六桶淤泥。
由於這段管線幾乎被塞滿且淤堵物比較硬,再先進的機械設備到了這兒,也沒有用武之地,只能依靠傳統的人工清掏。根據安全操作流程,只要井蓋一打開,送風機的長管就得伸入三米多深的井裡,稀釋管道內的有害氣體;10分鐘後,氣體檢測儀顯示,井下氧氣、硫化氫、一氧化碳以及可燃氣體的含量趨於正常。
陳曉東穿好防護服、戴上呼吸器,順著井壁上的把手,一步一步地下到3米深的井裡。抽化糞池之後,清淤就從井下開始,一桶一桶通水管的淤泥從井下提到了井上。“這只是最輕松的部分,一會兒進入排水管道中,那裡的淤積因為沒有水已經變得干涸,只能用鐵鎬往下哧。管道直徑只有900毫米,人在裡面別說想站直了,就連蹲著都困難。”養護一班班長張揚話音未落,在井底忙活完的陳曉東,一貓腰進了橫向的排水管道,開始匍匐前進。
在管道內,他一手撐地,一手舉起鐵鎬,把管壁上的黏著物都刨下來,刨得差不多了,陳曉東就回頭把拉淤泥的小車拽到自己跟前,把上面的空桶填滿,之後使勁一拉繩子,守在外面的工人就會把泥桶拎出來。
“為了不影響交通,每天我們清淤的時間只能安排在零時至凌晨五時,半小時一換崗,5小時的工作成果就是管道清疏兩三米,拉上來近200公斤的泥坨子。”張揚說,因為這段管線曾被發現個別施工單位向雨水管線私排泥漿,導致管道裡有大量淤積物,需要清疏的管段長200多米,其中有50米管道,已被淤泥死死堵住。為了保證6月入汛前疏通,排水集團已經變一班清淤為三班清淤,加派人力,多頭並進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